
把加速赶超作为第一追求,综合实力领跑三湘。初步核算,2015年全区实现GDP722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总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在内五区率先过100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亿元,同比增长1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万元,比上年增长9.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33.8%,占GDP比重达28.9%。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0亿元,同比增长17.4%;2015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81.9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5.7亿元。2015年我区位列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37位、投资潜力百强第18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16位。
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坚持转型创新、提质增效,致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结构更加优化。主攻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2%。全区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1:25.2:73.8调整为2015年的0.3:21.5:78.2。产业多元发展。金融产业强势发力,金融商务区集聚全国性或省级金融保险总部机构42家,各类金融分支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200余家;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有安永华明、普华永道入驻;2015年金融业税收占税收收入比重达30%。文化产业涵养壮大,以湖南广电为中心的金鹰文化城、以“三馆一厅”为主体的滨江文化园、以中南传媒为主导的泊富广场逐步成为全省文化创意的“金色摇篮”,2015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物流商贸产业做大做强,湖南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快乐购芒果汽车建成运营,高岭国际商贸城一期部分开业,湖南跨境电商产业园、长沙医药健康产业园等战略项目集聚发展,商气、人气持续北移。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245亿元,年均增长10.8%,获评全省十佳旅游区县。园区实力增强。长沙金霞经开区体制不断理顺,动力得到激发。火车新北站、现代物流园信息中心等物流平台相继建成运行,园区承载能力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物流货物吞吐量、物流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五年翻两番,获评国家级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放纵深推进。开通“五定班轮”“五定班列”“湘欧快线”,打通湖南对外开放的国际大通道。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五年累计完成报关2.4万票、货值52亿美元、海关征税11.3亿元,保税主营业务年均增长25%。全区到位外资24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5亿美元,开放型经济初具规模。
坚持两型发展,城区品质着力提升。 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为重点,倾力建设“宜居宜业、人见人爱、精致精美”的新开福。优化空间布局。完成高岭组团、白霞组团控规提升,推进江河沿岸绿道、城市快速干道、排水管网等专项规划,重点完成苏圫垸、青竹湖、沙坪东北片区的控规编制。完善基础配套。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493个,完成投资933亿元。福元路湘江大桥、营盘路过江隧道、石长复线建成通车,万家丽路完成快速化改造,地铁1号线即将试运行,完成星沙联络道拆迁工作,车站北路北延线、渔业路征拆全面推进。完成湘江综合枢纽库区工程建设,新改扩建7个泵站,解决农村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硬化农村道路300公里,修复改造路面300万平方米、人行道50万平方米,疏浚地下管道290万米。强力攻坚征拆。率先实施国务院第590号令,启动全国第一个大型棚改项目,黄兴北路棚改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推介。推进老火车北站二期、清水塘炮后街、开福寺周边等棚改项目,累计完成征收1.3万户、面积17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征地拆迁项目124个,征拆面积近1.6万亩。建设精美城区。实施“清霾”“碧水”等七大工程,五年拆违340万平方米,2015年拆违221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清零。关停拆除砂场53家、混凝土搅拌场41家,完成14个截污口建设,建成2个水质检测站。投入造绿资金5.5亿元,推进“三年造绿”大行动和环城绿带建设,改造湘江风光带及31个社区公园和街头小游园,新增绿化面积1.8万亩,城区绿化率提高到42.6%。完成湘江大道、芙蓉路、福元路、营盘路及4个出入城口的美化亮化。率先全省建成“智能环卫”系统,率先全市实行餐厨垃圾集中收运。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湘江开福区段全面截污,环境噪声达标率100%。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2015年共投入民生资金48.8亿元,占全年公共预算支出的86.7%。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五年共新改扩建学校12所,新增学校用地面积27.2万平方米,新增或改建校舍面积36.2万平方米,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新建幼儿园38所,创建11所城乡学校少年宫,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验收,获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建成全省首个城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卫计系统平稳改革,改扩建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1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个村卫生室,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计生工作连续12年“国优”、14年“省优”,获评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获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保障力度加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8.7万人,参保率97.3%。率先实现城乡同保,共发放低保金3.4亿元。完成丝茅冲、九尾冲等7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推进危房改造,共解决1.6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社会治理不断创新。连续10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非煤矿山全面退出,全省首创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成为全国首个电梯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区。圆满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完成1.3万户产权办证遗留问题处理。创新实行“五零”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培育社区自治组织639个,获批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转变作风和职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办理意见建议,五年共承办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948件,办复率100%。率先全市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获评全省首批基层法治示范区。坚持服务优政。9大类48项重点改革全面启动,19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承接市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区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64%。落实“先照后证”和权力清单,精简部门行政职权787项。受理群众来访事项15万余件,办理市长、区长信箱等群众来信1500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坚持从严治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作风建设各项规定,“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强化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1902个,审计核减金额12.3亿元,核减率达24.2%。严肃廉政纪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