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巷社区成立于1988年10月,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街道彭家巷,东临湖南省最大的湿地公园--北湖新城,南接北二环线,辖区边界东至中岭村,南至高岭村高明组,北至高岭村向家湾组,西至高岭村大三坨。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组,住户968户,常住人口3891人,流动人口515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920人,占总人口的43%。12个辖区单位:其中机关单位2个,医院1个,幼儿园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8个,个体商业网点230个,有志愿者队伍4支,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员达149人,其中党员志愿者37人,学生志愿者42人,青年志愿者30人,文化志愿者40人。
党员总数39名,其中60周岁以上的有9人,占党员总数的24%;女性党员10人,占党员总数的26%;党员文化大专以上13人,党员总数的35%;高中10人,占党员总数的27%;党员平均年龄44岁。
社区工作人员6名,都为中共党员,其中,镇级人大代表1人,获市级表彰奖励的2人。班子成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多人次荣获捞刀河镇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五个一”的服务理念,即“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做到“五个不让”,即“不让工作在我这里拖延”、“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矛盾在我这里激化”、“不让来办事的居民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社区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近几年,社区还先后荣获了“长沙市精品社区”、“长沙市明星社区”、“长沙市先进社区学习中心”、“长沙市敬老模范社区”、“长沙市首批优秀社区学习中心”、“开福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开福区六好社区工会”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Economic survey
一、每年靠上级财政拨付,绩效考核10万元,社区工作经费共计29.6万元;
二、社区无其他经济收入和产业,无项目建设;
三、社区外出务工人员数:359人 人均月收入:1900元
四、以社区实际情况,我们社区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决定,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1、以打造“十分钟生活圈”为目标,深化拓展社区服务功能。
2、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3、创新社区文化活动方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打造社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平台,整合资源,实施社区、学校、家庭三方联动,更好地关爱下一代,创新社区教育工作。
5、完成社区亮化工程,惠及于民。
6、建立社区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将社区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工作的落实常态化。
7、强化龙塘生鲜市场的日常监督,完善农贸市场管理体制,抓好食品安全,提高农贸市场管理水平。
工作举措Work initiatives
1、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先锋模范作用,解决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爱心帮扶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社区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居民”。依托社区“新居民”创办起来的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支持,例如高岭建设集团,2009年6月18日,彭家巷社区支部发起创立爱心帮扶基金会。爱心帮扶基金会主要对社区流动人口、困难失地农民的生活、就医、就业、子女就学以及突发事件进行资助。倡议后得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基金监督委员会本着“扶助贫困者、补助特困者、救助急需者”的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使用基金。目前,该基金会筹集资金约拾肆万元。基金会定期开展一对一的爱心帮扶,尤其对于特困的家庭,爱心基金会直接拨出相关款项进行助学、扶贫帮困。目前,该基金会已解决了150名失地农民就业,56名失地农民子女就学,45名失地农民得到生活上的救助。
而基金会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于帮扶对象,例如一些条件相对较好但还是需要帮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和其签订爱心协议,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并顺利就业后按照个人能力返还爱心助学款;而对于短期需要爱心帮扶的尚未就业的流动人口,当时为其投入的学习培训费用,也要求顺利培训就业后要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返还。基金会通过这样的举措,来保障基金会进行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并激励所有帮扶对象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爱心回报社会。
2、助推“星级管理”升级,增强社区党建活力。
社区紧紧围绕“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开展党员星级志愿服务活动,助推星级管理升级,把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相结合,开辟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新平台。
目前,报名参加星级志愿服务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近120人次,累计进行志愿服务280余件,累计服务时数达300余小时。党员服务时间最少的达20小时,最多的已近50小时,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全面整合社区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道路,让社区居民“老有所依,养老无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老龄人员不断增多。为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经民政部门批准,于2012年6月15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银龄家园”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项目投入两百多万元,目前正在试运营。这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也是社区的市场化、专业化的最新探索。
该家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同时可容纳50人左右,家园配备常驻养老护理专业团队,配套设施齐全,践行“亲情养老、科学养老、文化养老、环境养老”的服务理念,尊享专业化养老服务。该家园优先接纳社区“三无”、“五保”、残障、孤寡困难老人入住。让广大社区老人足不出社区,即可选择符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可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延续以往的社会网络,使老人的心理更健康,让社区老人充分感受到温暖。与彭家巷社区建立长期志愿关系的博雅眼科医院、理想标榜美容美发学校等,定期来到社区为老人进行志愿服务。
4、纵横推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我们严格按照“户主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讨论—张榜公布”的工作流程,今年累计为特困户申请医疗救助3户,救助资金2000元,申请临时救助12户,救助资金3200元;共有低保户7户,保障人员11人。
今年共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200人次,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300份;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和指导90人次,为5人落实保险补贴;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6个,介绍安置4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大龄就业困难人员35名。
我社区通过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宣传方式,利用不同的场合,加大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宣传力度,做到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形成了浓厚的政策宣传氛围。截至12月,社区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
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上门慰问社区困难党员、群众128户,全年共计发放慰问金25000余元。利用社区雷锋超市筹集各类物资50000余元,并且全部发放给低保户和困难居民。
5、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社区紧紧围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时上报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料信息,除抓好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也不放松常住人口的管理,并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认真落实好避孕节育措施。
我社区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计生工作的开展有难度,但经努力,今年基本完成了网格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抓好计生工作的同时,彭家巷社区在身份管理均等化、精神文化服务均等化、宣传倡导均等化、服务生殖健康均等化、服务优生优育均等化服务等方面都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努力推动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持续开展“护绿”活动,全面打造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平台
社区教育是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社区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
以“绿色网吧”为依托,成立社区“绿色网吧”护绿协会,主要供社区各类培训,还有引导社区未成年人、外劳务工人员的子女健康上网,开展“绿色健康网上行”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课外学习辅导电子读物。“绿色网吧”还同时兼有阅览室、自习室的功能,社区还会组织文化层次较高的老人来为社区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免费的课外辅导。
在寒暑假,社区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把青少年吸引到健康有益的轨道上来,使青少年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7、全面打造社区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构建十分钟生活圈,让社区流动人口平等享受社区幸福生活。
为全面打造社区便民“十分钟生活圈”,社区投入壹佰多万元打造了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同时全面宣传推广平等法制观念,营造和谐相处氛围,让社区居民共享幸福生活。
(一)社区投入贰佰多万元,建设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为3552平方米,设有党员活动中心、居民议事厅、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养老养残服务中心、社区学校、雷锋超市、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银行服务等。
社区大楼一楼设有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包括党员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社会救助服务、住房保障服务、计生服务、城市管理和爱国卫生服务、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窗口,并全面实行电子化办公。
(二)在社区的积极协调下,长沙银行把社区银行服务系统搬进了社区,近距离为社区居民提供业务服务。这是湖南首家社区银行,建立了集人工服务和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于一身的创新型服务营销渠道。社区银行服务系统除了可刷银联卡,方便快捷地存取款,特别是可以方便取出10元、50元、100元三种纸币;同时,社区银行还可以缴纳水、电、煤气费用,还缓解了低保户、下岗职工、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取钱难、贷款难的问题。
(三)彭家巷社区为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创建了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等,室内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这是一个集文化、学习、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社区充分发挥文体活动中心的作用,组建各种文体特色团队:舞蹈队、戏曲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老年文化、节庆文化等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以社区文化艺术团牵头,自编自导、自排自演了一台台带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的文艺专场汇演。社区文化艺术团还积极参加省、市、区级文艺活动,提升居民的文艺修养,最大限度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